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改革开放40周年,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。
新年伊始,广东各地市两会陆续召开。作为市级两会重头戏,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成绩,更释放出未来发展的重要信号。这其中,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,既是热点,也是重点。在经过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“回头看”、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“洗礼”之后,广东各地在2018年环境治理工作中有取得哪些亮眼成绩,2019年定下那些“小目标”?
本期,资源环保从官方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广东部分地市,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做了一个整理,从中可以窥探各地政府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力度。

广州东山湖。
广州
铁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414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。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见行动见成效,清理整治“散乱污”场所6万个,其中关停取缔3.6万个。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,新建污水管网3430公里,基本完成48个城中村截污纳管主体工程建设。8个国考、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考核要求,35条黑臭河涌长制久清,112条黑臭河涌治理主体工程完工,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。
坚决打赢黑臭水体剿灭战。持续开展强化水污染防治、剿灭黑臭水体等专项行动,力争13个国考、省考断面达到考核要求。以流域为体系、网格为单元,持续深入开展源头减污工作。全面整顿“散乱污”场所,分类整治养殖场等面源污染。持续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,开工新建扩建17座污水处理厂,力争建成5座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8万吨/日,新增15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。深入开展320个行政村(社区)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持续提升147条河涌水质。
深圳
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——90%的黑臭水体得到治理、基本实现不黑不臭;新建污水管网2855公里,基本补齐历史缺口,完成714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,新建扩建水质净化厂16座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6万吨/日。综合整治“散乱污危”企业9329家,茅洲河污染指数下降50%,深圳河、观澜河、坪山河12月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。
奋战“水污染治理决战年”, 确保全面消除全市黑臭水体,实现深圳河、观澜河、龙岗河、坪山河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,推动茅洲河水质明显改善。坚持“厂、网、河”一体推进,新建扩建和提标改造23座水质净化厂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/日。开展污水管网查漏补缺,全面完成剩余4000多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。
东莞
坚持建设美丽东莞,新建截污管网1525公里,通水1427公里,完成102条污染河涌整治,淘汰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13073家。开展河湖管护三大专项行动,全面铺开入河、入海排污口整治。茅洲河、石马河流域水质好转。
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,努力推动东莞的水更清,市领导挂点督办28条重点河涌治理,918名河长和33名湖长负责全市所有河湖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。大力推进重污染河涌整治,完成20条黑臭水体整治。大力推进茅洲河、石马河治理,新建截污管网1000公里。大力开展排污口整治,推进雨污分流工程。
珠海
推进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16个问题整改;新增污水管网190公里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/天,饮用水源水质100%达标,12条黑臭水体基本实现年度治理目标。
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,力争完成17条黑臭水体整治。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10公里。
惠州
狠抓环保督查交办案件,326个交办案件已全部办结;依法严处一批违法企业,追责问责干部25名;启动供污排一体化改革,系统推动水环境治理;挂牌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整治;清理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1874家,入列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。
厚植绿水青山生态优势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新建排水管网130公里,截污管网337公里,完成27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主题工程,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。
汕头
雨污分流管道121公里。
坚决打赢练江流域综合整合攻坚战,加快市区“黑臭水体”整治和西片区截污管网建设。加快推进以PPP模式整区(县)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。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。完成全市13宗城市建成区黑奥水体整治。
湛江
染防治扎实开展。全面实行“河长制”,在全省率先推行“湾长制”,8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,鹤地水库渠首断面水质达到三类。建成624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。
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推动发展与美丽双赢。深入实施“山水林田湖草”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,绿化美化乡村100条,营造林5万亩。完成霞山水质净化厂扩容提质( 30万吨/日)工程,动工建设赤坎水质净化厂扩容提质( 20万吨/日)工程。
江门
环境治理力度空前,261件“回头看”交办案件全部办结,市区6条黑臭水体水质明显改善,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得到国家部委肯定。
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,确保谭江牛湾断面2020年达到II类水质,市区现有的6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现象。
肇庆
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,水质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二。
重点做好污染源头管控,全面关停一批小散污企业,成立陶瓷产业退出转型基金。加快互联网+河(湖)长信息化建设,加快西江干流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,推进羚山涌和石咀涌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,全面建设63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。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、倾倒、处置固体废物行为,规划并控制好固废产业。
阳江
生态优势巩固提升:扎实推进中央、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;深入开展“散乱污”企业“利剑”专项行动;全面落实河长制;垃圾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基本完成。
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抓好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实施“让漠河大地河更美”大行动,启动建设“万里碧道”阳江示范工程,推进城南、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;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。
茂名
坚持绿色发展,坚决守护好“茂名蓝”、生态美。环保督查整改顺利推进,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,环保工作机制加快完善。环保设施建设成效显著。
致力建设美丽茂名,让碧水蓝天成为最鲜明的城市特色。锲而不舍抓紧督察整改,加快污染防治产业化,全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。
韶关
突出生态建设,推进绿色发展。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优良比例达100%,是全省唯一无黑臭水体设区市,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四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全国试点,“全国绿化模范城市”通过省级验收。
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,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,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。打好碧水攻坚战,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72座。
清远
全部办结中央、省环保督查交办的456宗案件,关停取缔企业81家,整改299家。
推动空气质量改善、强化水环境保护、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到位、推进生态建设。抓好滃江流域、大燕河、乐排河、漫水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,完成澜水河、龙沥大排坑城市建成区段黑臭水体整治。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,深入开展“五清”专项行动,加快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,力争新增管网160公里,改造旧管网30公里,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。
潮州
环保整治全面深化。推进环保设施补短板工作,枫江流域一期整治工程全面完工,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投入使用,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主干管和污泥处理中心一期工程、桥东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等建成。深入落实河长制、湖长制,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一期工程建成并联网运行。
集中力量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,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,全面落实河长制、湖长制,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,推进三江水系连通工程潮州项目建设。突出抓好枫江、黄冈河、内洋南总干、内洋西总干等重点流域整治,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。
河源
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,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。大力推进环境治理,深入推进生态建设。
守护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,厚植绿色优势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构建现代环境治理制度体系。
揭阳
开工中小河流整治项目22宗,开工644个农村雨污分流工程项目,农村保洁实现全覆盖。
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准发力:强化工程截污,强化源头管控,强化生态修复。综合整治练江“1+10”流域河道和榕江68条重点支流(河涌),完成全市288个自然村的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项目。
云浮
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,南山河永丰桥断面水质达到Ⅲ类,全市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省考核目标要求,综合指数排全省第3名,全面完成13宗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务,全面实施河长制、湖长制设置河长1085人、湖长7人。
大力治理生态,全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;确保地表水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%,西江西湾、都骑断面水质持续保持Il类,松云断面达到Ⅲ类;完成30宗中小河流治理、3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。
2019年是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。生态环境保护也到了一个愈进愈难、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、非进不可的时候。面对既定目标和艰巨任务,各地政府根据自身发展部署重点工作,这些“小目标”表明了政府要采取更严厉的手段予以实施。
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、任务重、难度大,是一场硬仗、苦仗,需要更多生态环境铁军的担当和奉献。资源环保作为全国领先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服务商,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,从未间断。
在新的一年,资源环保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,不忘使命,持续推动华南河湖长智库,华南河湖长学院,提升提升河湖长履职能力;完成9项广东水环境治理地方标准的制订。同时,坚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,利用咨询规划、设计、装备、施工、运维全产业链优势和经验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,打造更多精品项目,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“资源”力量和“资源”智慧。